有约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违规亲子单车, 不要骑!

发稿时间:2025-09-18 10:41: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前后加装“儿童座椅”,车身涂装二维码,长得很像共享单车……近来,不少带娃出行的父母在城市热门景区或地铁站周边遭遇了“山寨”亲子共享单车的困扰。这些车辆虽然声称服务亲子出行,但实际上缺乏行业监管与技术保障,使用者不仅在短暂的骑行中支付高额费用,还面临着因车辆改装带来的安全风险。

  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早已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数共享单车并未配备儿童座椅,这让一些带孩子的家长颇感不便。在此情形下,一些不法商家乘虚而入,违规投放“亲子共骑”共享单车,给城市治理带来不小的难题。目前,北京等城市对“亲子单车”乱象开展整治,违规投放车辆均被责令回收。

  “山寨”单车:高价收费与安全缺陷并存

  “又贵又难骑。”这是张女士(化名)对“山寨”亲子共享单车的评价。今年6月,张女士带孩子在北京前门游玩时就租用了非正规运营商违规投放的“亲子共享单车”,骑行99分钟共花费60元。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该类车型的计费规则为“一个小时30元,不满一小时也按30元收费”,并且“非还车区域还车收取20元调度费”。

  据了解,这些非正规运营的亲子共享单车多为两座或三座自行车。三座自行车在前梁加装儿童座椅,导致车把距离变远,操控难度加大,存在安全隐患。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亲子单车的经营主体多为个人,缺乏相应资质,车辆未通过安全检测且无保险。

  自今年7月起,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已对“亲子单车”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先后对9个品牌的经营者依法约谈,责令整改。

  目前,北京天安门、前门等地区的亲子单车已得到有效治理,记者在相关街道未再发现此类车辆。

  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停运车辆的动态,同时进一步扩大巡查范围至城六区,加强对景区、高校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化巡查。

  私自加装:“遛娃神器”背后的安全隐患

  “孩子走不动了”“附近停车难”“骑车兜兜风”……不少带娃出行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希望选择共享单车作为交通工具。但由于大部分共享单车未配备儿童座椅,有些家长自行在共享单车上加装“遛娃神器”——一种通过卡扣固定在车架上的异形坐板。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售卖此类商品的商家不在少数,多以“放上即用 无需安装”为宣传语。其中某一商家的产品销量已超7000件。在评论页面,不少家长表示多次回购,称赞产品“物美价廉,质量很好”“同学家长都要链接”等。然而,这类产品通常缺乏扶手、安全带等保护装置,存在显著安全隐患。

  上海的周女士就曾遭遇惊险一幕:她在网上购买了折叠款坐板,刚把孩子放到坐板上,木质的坐板突然从中间断裂,孩子瞬间大哭。“孩子吓了一跳,我自己也惊到了,这太不安全了。”谈起当时的情形,周女士仍心有余悸。

  除了加装设备本身的安全隐患,共享单车前后轮均未设计“防卷入护栏”,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早在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明确指出,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不得违反规定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

  创新探索:推行安全设计与普惠收费

  无论是加装坐板,还是高价“山寨”亲子单车的出现,实际上都反映出亲子单车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为满足“亲子共骑”的现实需求,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已在杭州、天津、石家庄、郑州、兰州等城市投放亲子单车,并针对儿童安全作出专门设计。

  记者观察到,这类亲子单车配备带有安全带的儿童座椅,标注限重(8~22kg),并要求须在直系家属陪同下乘坐。儿童座椅脚部与车轮辐条之间安装了防护网,防止脚部卷入。座椅上还印有“骑行前请系好安全带 抓好扶手 减速慢行”及“儿童座椅严禁改装、置物”的安全提示。

  “这样的亲子单车对宝宝很友好。”浙江的李女士(化名)表示,亲子单车配有五点式安全带,肩部和腿部可调节,座椅周围全封闭式的扶栏也让家长很安心。

  此外,相较于“山寨”亲子单车的高额收费,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亲子单车普遍采用与普通共享单车相同的收费标准,普惠性较强。

  但随着亲子单车投放数量和范围的增加,部分企业也开始调整运营策略。有不少网友反映,目前某共享单车企业的亲子单车已无法使用普通月卡,需额外付费,亲子单车的性价比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从私自加装到“山寨”高价,再到正规产品入市,亲子共享单车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平衡安全、合规与普惠,真正便利亲子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仍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宋静